天上地下,全時空守護!大慶智慧交管為數字大慶賦能

東北網3月17日訊近年來,為保市民平安、暢通出行,大慶市公安局探索出智慧化、精細化交管“大慶模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起來看看是啥樣的吧。

大慶交警在全國信號控制領域研討會上分享經驗。(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天上地下全時空守護

3月14日夜,大慶降雪。

為了有效控制惡劣天氣下交通事故多發的態勢,連夜忙碌的不僅有交警,還有在大慶交管系統掛在高空中的“厲害角色”,它們也被稱為“千里眼”。

大慶市龍鳳濕地觀光塔高空全景AR監控系統就是其中的一員。

高218.8米的高空全景AR監控系統,對幾公里內路上的車輛情況一覽無余,可實時傳輸像素2400萬、270°全景圖像,是“千里眼”家族中的主角之一。

大慶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民警通過系統預警、高空監控巡查,為雪天道路交通安全做著決策。

據了解,大慶交警在城市高塔、高層建筑、沿線信號塔等處,建設高空監控點位36處,并整合全市高空監控110處,布設了交通組織、指揮調度、事故處理的“千里眼”,實現了重要路段、重點路口、關鍵區域視頻全覆蓋,全時空守護著大慶的交通。

除此之外,大慶交警還在重點路口配備了毫米波雷達,能識別出約300米范圍內每個路口的車輛情況,進行全天候機動車交通數據檢測。與互聯網浮動車數據、卡口過車數據、視頻檢測數據、公務車GPS等多源交通大數據,共同形成了“交通態勢大數據、路口微觀全量數據”。

哪里出現了道路擁堵,民警馬上能通過系統實時查看具體原因。如果是交通流量異常,通過調控智能信號燈增加通過量疏堵;如果發現有輕微事故等,立即前往處置疏堵。

兩大智慧系統優勢互補,實現了支撐配時優化、交通組織優化等治堵緩堵業務。

“千里眼”智防,“地網”巡防。

在大慶,以城區24個交警中隊轄區為基礎,科學設置了79個網格,建立逐級包保,用于統籌高峰指揮疏導、平峰巡邏糾違、靜態秩序管理、道路隱患排查、交通設施巡查等基礎工作。

此外,還設置了固定崗點98處,每日出動警力291人,快速發現警情,及時處置,織密“地網”。

“地網”巡防。(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民警為交通精細化管理收集數據。(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寸土必奪分秒必爭確保道路暢通有序這樣做

為了實現大慶交通“安全、有序、暢通”的目標,大慶交警在重點道路、核心路段、關鍵路口交通組織與控制上,可謂用心良苦,做到了精細化,實現了路口資源“寸土必奪”,信號配時“分秒必爭”。

大慶市第一中學蓄水式交通組織入選公安部精品案例,遠望環島采用國際先進的渦輪式設計理念,世紀大道經九街路口開通“借道左轉”車道,早高峰時間縮短10分鐘……

全市范圍共設置單行道18條,實施“單向微循環+路側停車”交通組織9處,設置潮汐車道、可變車道、“雙待疊加”路口等48處,6個重點環島、兩座互通立交舊貌換新顏。

在打通“小梗阻”上,大慶交管部門也下了“大功夫”。

針對信號配時優化、綠波帶設計、通行模式變更、季節性信號方案調整,大慶交警聘請專業人員,協助開展交通信號的配時管理和方案調優。

目前,在全市共設計“綠波帶”18條,“紅波帶”5條,節假日分時控制路口7處,主城區211個路口全天配時方案數量達到8套以上。

作為大慶城市軸線的世紀大道,實現雙向“綠波”協調控制,綠波車速60KM/H,有效提升了駕駛體驗,提升了市民出行效率。

核心路段設計用心良苦。(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科技賦能打造智慧交管大慶在努力

“呼叫指揮中心,有人需要緊急就醫,請為我規劃路線、提供‘綠波’保障。”2月25日20時許,大同交警大隊在大同糧庫附近巡邏時接到求助,一女童誤喝了農藥,情況十分危急,需要前往醫院。

民警立即撥通了支隊指揮中心的電話,請求迅速規劃出最優路線,一路“綠燈”。原本需要10多分鐘的路程,民警僅僅用了6分鐘,為孩子爭取了寶貴的治療時間。

大慶信號控制系統是基于全息檢測的城市路網智能信號控制系統,采用“集中控制、分級管理、協調聯動”理念,應用了行業首創的時空三段全息采集模式,深度融合多維度時空信息,掌握車輛到達和駛離規律,排隊的形成和消散規律。

同時,大慶交警建成了大慶市數字交管地圖,具備二三維一體化地圖引擎、人車路環數據匯聚、位置大數據分析與深度學習、一站式地理位置服務等能力,可為各項交管應用系統提供全方位支撐。

目前,基于交管數字地圖而建立的交通態勢評價、智慧風險防控、重大活動預警、惡劣天氣管控、設施運維管理等實戰功能已投入使用。

“以前端建設、精細調控、科技支撐為主體框架,深耕交通管理精準感知、精細組織、精確治理,推動交通秩序提檔升級,以城市道路暢通保民安、暖民心。”大慶市副市長、大慶市公安局局長宋鴻源說,這是大慶智慧交管的目標,為此,大慶公安機關一直在努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