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速遞!七臺河: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黑龍江日報1月24日訊今年,七臺河高質量發展有挑戰、更有機遇。踏上新征程,如何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七臺河新實踐中贏得先機、贏得未來?記者從近日召開的七臺河市委十屆三次全會上了解到,七臺河市今年將重點做好7方面工作。

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堅持發展煤、利用煤、超越煤,七臺河市將持續推動煤炭產業綠色低碳、清潔高效利用,大力推動38處礦井新建改造升級,新增優質產能100萬噸,加快旭豐焦化、錦逸煤氣、百利良LNG等項目建設。積極推進龍洋、吉偉、億達信、魯龍等四個煤化熱電一體化項目,爭取早日獲批開工建設。


【資料圖】

聚焦全省生物經濟發展藍圖,七臺河市將完善江河園區基礎設施,推進江河高新中小企業孵化基地建設,強化聯順制藥項目的主引擎作用,支持聯順技術中心開展生物醫藥技術科研攻關,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原料藥成品藥、中瑯生物衣康酸及布洛芬等項目建設。發揮勃利縣、茄子河、金沙中藥材種植基礎優勢,擴大刺五加、五味子、人參等中藥種植,大力發展中藥精深加工業,帶動藥食同源食品開發利用。

圍繞“數字中國”“數字龍江”建設,七臺河市將繼續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為突破點,抓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提升寬帶網絡,推動市級政務云平臺、政務外網和大數據平臺建設,提升數據安全管理能力,積極融入數字經濟新藍海。

抓住國家“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機遇,七臺河市將推進體育強市建設,積極參與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冰雪體育示范區建設,組建市短道速滑專業隊,加強“體教融合”,大力推廣“七臺河人才培養模式”,放大“省隊市辦”成果,建設一支集教練員、裁判員、解說員、專業技能人才為一體的專業隊伍,打造短道速滑全國培訓基地;大力發展冰雪裝備產業,建設冰雪裝備專業化產業園,支持百凝盾運動裝備項目做大做強,吸引上下游企業進駐園區;積極承辦國際國內體育賽事,聚人氣、積商機,發展賽事經濟、培訓經濟;加快發展冰雪旅游產業,拓展“探秘奧運冠軍城”旅游路線,打造冰雪運動體驗、鄉村游品牌,打造“冰天雪地”轉化為“金山銀山”先行實踐地。

落實全省石墨產業振興專項行動方案,七臺河市將著力發展負極材料、石墨烯應用、高端石墨三大新興產業,推動寶泰隆石墨烯新材料、萬鋰泰鋰電負極材料等項目做大做強。

堅決落實擴大內需戰略,七臺河市將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不斷創新消費場景,開展系列促銷活動,鼓勵商業銀行、成品油零售、商超等企業推出“一企一品”促消費產品。

積極優化營商環境

今年,七臺河市將優化招商引資政策,創新招商辦法,發揮5個外地招商聯絡站、20個全國龍商會長的作用,組建市縣區專職招商小分隊,盯引國內500強、央企國企、中國民企500強、行業100強等大企業,引進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項目;優化招商引資工作機制,編制招商項目清單,實施“高位化調度、集成化作戰、扁平化協調、一體化辦理”模式,強化“一把手”一線招商,壓實目標責任。

產業園區是經濟工作的“牛鼻子”,七臺河市將實施項目滿園行動,實現一區多園、五區聯動、產業集聚、錯位發展,集中優勢力量,把園區建設成為產業發展的主陣地、項目建設的主戰場、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營商環境是區域競爭的軟實力,七臺河市將學習深圳、蘇州等地先進經驗,實施營商環境優化行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廣“政企通”、營業執照智能審批。持續完善營商環境評價機制,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爭創省內一流。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七臺河市將推廣大豆、玉米等綜合高產栽培技術,確保糧食播種面積26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20.5億斤以上。七臺河市還將突出抓好特色產業,發展設施農業、林下經濟,抓好雜糧雜豆、藍靛果、紅松子等特色農產品質量提升,利用3年時間,把“東北老勃”打造成“黑土優品”省內知名品牌;做大做強現代畜牧業,堅持穩豬、強禽、擴牛,吸引上下游企業,實施《黑龍江東部奶業核心區冠軍牧業項目規劃》,支持萬鼎乳業萬頭牧場建設,謀劃與蒙牛集團合作建設基因測序中心。

落實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七臺河市將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搞好農村集體資源資產權利分置和權能完善,抓好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做好二輪土地延包試點工作,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七臺河市將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實施19條、96公里農村公路、3座危橋、12個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確保通屯路硬化率100%。

縱深推進改革開放

今年七臺河市將迎來建立省轄市40周年。作為改革開放初期誕生的省轄市,思想解放、敢闖敢試是七臺河最顯著的特質。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發展動力活力。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虧損企業治理,七臺河市將重組合并功能作用不明顯、連續3年虧損、與主業無關企業,壓減低效投資和法人數量,做強做優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

堅持開放發展,認真落實全省開放發展大會精神,七臺河市將全面落實外經貿政策舉措,鼓勵聯順制藥等企業擴大外貿出口,以更強的開放氣魄、更大的開放力度,發起開放攻勢;面向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尋求合作共贏,深化與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地企業合作,大力提升經濟外向度。

民營經濟是七臺河最富活力、最具潛力、最有創造力的市場主體。七臺河市將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用好全省振興發展民營經濟45條,支持民營企業提質擴量增效;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提升民企科技創新能力,在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消費領域等方面開辟新賽道。

實施科教興市戰略

七臺河市將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

七臺河市將實施七臺河市第九中學、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場等改造工程,提升冰雪體育特色校辦學水平,力爭入選國家百所優秀冰雪體育傳統特色學校。

七臺河市將穩步推進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強化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辦好2023年“科創中國”分論壇,發揮好技術服務和交易平臺作用;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創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七臺河市將積極參與全省打造東北亞高端人才合作中心建設,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引進石墨烯新材料、生物醫藥、冰雪運動、煤矸石綜合利用等高層次專業人才;強化柔性引才,引進一批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推進職業學院與市、縣職業技術學校優質資源共享,打造醫護、學前教育等學科專業品牌,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和工匠。用好用活“職稱周轉池”,留住本地人才。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七臺河市將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快推進倭肯河、撓力河源頭區域生態修復與治理,抓好茄子河、嵐峰河、勃利縣碾子河二期等一批河流治理,完成侵蝕溝治理任務,加強入河排污口動態監管,確保水質穩定達標排放;狠抓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全面啟動煤矸石綜合治理,促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完成煤矸石年度處置利用目標任務。

七臺河市將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制度,加強市縣鄉村四級環境監管,做到常態預防、長效治理;科學有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完成98公頃、42個歷史遺留圖斑治理。

七臺河市將鞏固提升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抓好桃山經一路、金融街、文華路南延、佳境街東延、停車場充電樁、G229國道質量提升、國有林區道路建設等工程;推進城市污水排水改造、老化燃氣管網更新、勃利縣燃氣管網擴建等工程;高標準實施南岸花園三期、運銷處等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確保按期回遷;積極推進桃山公園改造、桃山湖生態環保綜合治理、生態棧道、北出口等處路燈改造、光明街等公園綠地建設,提升城市美化綠化亮化水平;推進“創森”工作,突出市樹市花栽植,打造具有標志性冠軍元素景觀;推進數字化城管,提高衛生保潔和清冰雪質量,強化物業企業考核,讓城市更干凈、更文明、更有溫度,打造宜居宜業、宜商宜游之城。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七臺河市將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煤礦轉崗職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推進市人力資源產業園建設,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為各類群體提供勞動技能培訓。

七臺河市將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進“三險統征”,確保參保率95%以上;促進多層次醫療保障有序銜接,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落實異地就醫結算,鼓勵支持商業醫療保險發展;完成兒童福利中心、未成年人保護中心、精神衛生福利中心、19個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

七臺河市將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向縣鄉村延伸,深入推進醫聯體、醫共體、遠程醫療建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促進中西醫協同發展,爭創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區);全面落實“三孩”“一老一小”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活力;認真落實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舉措,突出保健康、防重癥,全面落實“乙類乙管”各項措施,加強醫療救治資源儲備供應,保障群眾就醫用藥需求,采取精準有效防控措施應對感染高峰,確保轉段平穩有序,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七臺河市將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加強煤礦、非煤礦山、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運輸、食品藥品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應急體系救援力量建設,推進國家危化品應急救援基地、智慧森防視頻監控二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