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關注:京東科技城市數字經濟服務體系助力城市數字經濟迎來數實融合新階段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技術在城市產業發展中的融入,城市數字經濟進入一個數智化、提速換代的關鍵期,迎來了一個數實融合的新階段。”9月3日,在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數實融合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京東科技數字城市群副總裁徐偉光發表主題演講,深度解析京東在城市產業數智化高質量發展領域的服務體系和相關實踐。


(資料圖)

挑戰與機遇并存城市產業數智化轉型正當時

當前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正在持續上升,對產業數智化來講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新一代技術快速革新,技術融合應用加速推動產業數智化高效轉型。從產業維度看,“興業”成為近年城市發展的“必答題”,傳統產業發展壓力與日俱增。

“在‘技術+產業’雙輪驅動下,產業發展的新業態、新實踐和新模式層出不窮,激發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新活力。”徐偉光指出,京東致力于聯合地方政府和生態合伙伙伴共建城市數智供應鏈體系、助力區域產業數智化高質量發展。歷經5年,合作80多座城市,沉淀了以“兩網一平,三鏈共生”為核心的京東科技城市數字經濟服務體系。

京東科技數字城市群副總裁徐偉光

兩網,即以“產業狀態一網感知、產業數據一網共享”,厚植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根系;一平,是以“城市產業服務平臺”服務“產業賦智”,深培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土壤;在兩網一平基礎上,形成了城市產業數智化服務的全鏈路能力,即結合城市產業發展需求,通過“產業治理鏈、產業運營鏈、產業供應鏈”三鏈協同,為包括數字經濟產業園、產業大腦、鄉村振興、智能供應鏈等在內的產業場景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助力城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并推動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培育和發展。

截至目前,依托京東云的技術能力,京東科技城市數字經濟服務體系落地實踐已經覆蓋了全國20多個省份、80多個城市,集聚5000多家企業,并先后獲得7個國家級,30余個省級榮譽和資質。徐偉光強調,在業務具體落地過程中,京東會根據“潛力型、特色型、綜合型”三種不同類型的城市特征和發展需求,分別提供“延鏈、補鏈、強鏈”的定制化服務。

因地制宜數字經濟服務體系扎根實踐

當下,以鶴壁為代表的潛力型城市,傳統產業面臨升級迭代或者新要素補齊等需求,急需培育一批有影響力數字經濟項目和企業,“建鏈/延鏈”成為服務主旋律。自2018年與鶴壁市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以來,京東深度參與鶴壁的產業數智化建設,徐偉光現場公布了一組數據,“京東(鶴壁)數字經濟產業園2022年上半年產值達34.98億元,同比增長219%,今年上半年產值已超過去年全年。”

針對產業特色明顯、技術或資源優勢顯著,或者有重大國家戰略紅利依托的特色型城市,“補鏈”則成為服務主線。徐偉光以浙江省臺州玉環市泵閥(水暖閥門)產業大腦為案例進行了詳細解讀。基于產業鏈整體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垂直產業鏈的提質增效需求,京東科技聯合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承接水暖閥門產業大腦建設。通過構筑產業大腦數據底座、建成行業應用及服務集成中心等舉措,政府聯合地方銀行給予企業信用貸款融資的授信規模目前超過2000萬,50余家企業借助產業大腦開展數字化改造工作,企業實施成本預計平均降低50%以上。2021年,該項目獲評浙江省經信廳細分行業產業大腦全省前三的成績。

針對那些城市數字經濟占比高,數字經濟要素和資源相對完備的綜合型城市,京東科技以“強鏈”為發展思路,助力城市打造特色產業應用示范和行業標桿。通過基于產業服務平臺,聯合政府共同制定商貿和服務類的扶持政策,并實現企業定向政策兌現和運營鏈扶持助力,京東(重慶)數字經濟產業園累計創造營收150億元、引入企業300余家、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知識產權500余項,并于今年榮獲了國家級眾創空間資質。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產業集群已成為當代產業生存與發展最有效的組織形態,在匯聚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營造產業生態等方面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未來,京東云將持續釋放技術能量,發揮“科技+產業”核心優勢,通過城市數字經濟服務體系與更多的城市深度合作、共創價值,讓數字經濟產業園成為創業、創新高地和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新領地。

關鍵詞: 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