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只“鳥中國寶”飛抵寶清縣東升自然保護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40余只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東方白鸛在寶清縣東升省級自然保護區內被監測發現,較去年首次歸來提前了十天左右。它們有的在水中悠哉散步,有的在岸邊梳洗羽毛,有的在水面上戲水覓食,有的在空中漫舞,一幅群鳥戲春的自然畫卷正鋪展在人們眼前。

寶清縣東升省級自然保護區作為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隨著天氣轉暖,冰面的大面積融化正式拉開了候鳥“遷徙之旅”的序幕,大批珍稀鳥類將陸續“返鄉”。

鳥類是地方環境優劣的“生態試紙”。近年來,東升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了退耕還濕、禁牧、禁漁、濕地修復等一系列保護措施,生態環境日益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豐富的食物和適宜的棲息環境使得東方白鸛、丹頂鶴、白枕鶴、蒼鷺、大雁等野生鳥類都會成群結隊在此落腳,每年遷徙旺季途經此處的候鳥數量超過10萬只,四月中旬將達到遷徙高峰。

對于候鳥而言,在它們周而復始的遷徙途中,保護區是重要的停歇休整、棲息繁殖目的地之一,如同家鄉。為此東升省級自然保護區在全域范圍內,加密巡護、實時監測、嚴防疫源、定點投食,切實為“還鄉”候鳥和所有生存在濕地的野生動物當好“管家”。(本文整理自極光號“寶清融媒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