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縣探索“以漁治堿”新路子 減少不良天氣影響

“目前我們進了65萬苗,這一批出蝦預計產量可能達到6000斤以上。”深秋時節,走進位于景泰縣的海景洲新能源鹽堿數字漁業產業園中,經理李斌舀起一瓢滿是蝦苗的水介紹道。

鹽堿地曾經是制約景泰縣發展的一大因素,年來,當地把發展水產養殖作為破解土地鹽堿、培育富民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龍頭企業,利用鹽堿地發展現代漁業,有效提升了鹽堿地的經濟價值,探索出了“以漁治堿”新路子。

產業園是景泰縣今年3月引進的項目,依托當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及水土氣候優勢,應用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發展工廠化數字漁業,計劃建成涵蓋水產種苗繁育、數字化漁業養殖、水產品加工流通、鹽堿水土改良方案研究與推廣的新能源水產養殖產業園。

“與外塘養殖模式相比,工廠化養殖可以節約土地、防止病害傳播,減少不良天氣影響,還能夠實現自動化設備的輔助,減少人力的投入,增加管理的便利和統一。”李斌說。

產業園在實現水面高效利用的同時,產出綠色、環保、安全的水產品,促進苗種、飼料、養殖、加工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打造全產業鏈、安全可控的特色鹽堿數字漁業,助推當地產業振興。

景泰縣采取以漁治堿的方式治理鹽堿地面積已達到2萬畝,撂荒的鹽堿地得到治理,廢棄的鹽堿水得到有效利用,鹽堿區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鹽堿漁業更是成為當地一大特色富民產業,產值達到5400萬元,帶動鹽堿區農民增收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