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發銀行:做“碳”路先行者 向“綠色銀行”堅定邁進
這個夏天,熱浪一波接一波襲來,“極端”高溫一再打破歷史紀錄。而當氣候問題已經到了每個普通人都無法回避的程度,ESG真的離我們還遙遠嗎?
(資料圖片)
事實上,ESG作為一個將企業行為與社會大眾聯系在一起的規則,它倡導的,正是企業應發揮資本的力量去解決社會環境問題,從而實現經濟、環境、社會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如今,這一理念,不僅勢在必行,而且別無選擇。
而對于與國計民生休戚相關的金融企業來說,踐行ESG理念更是一道“必答題”。如何以更大的社會責任擔當、更長久的時間維度、更寬廣的視野格局,去更好地平衡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之間的關系,不僅是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更是金融業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踐行綠色發展的金融大軍中,就有這樣一家銀行脫穎而出——
它,錨定國家“雙碳”目標,將“雙碳”轉型、綠色發展納入公司“十四五”戰略規劃;連續18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2年明晟ESG評級為A。
它,按照國際標準逐步搭建ESG框架組織體系,明確踐行“雙碳”戰略的路線圖,推動資產負債結構、產品服務模式、企業文化等向綠色轉型;積極對接國際綠色金融準則,參考PRB、TCFD、IASB等國際框架,完善以ESG為核心的信息披露。2022年成為TCFD支持機構,對標國際先進經驗,提升氣候與環境相關風險識別管理能力。
它,以體系化、數字化、可視化方式積極推進綠色銀行建設,并以卓有成效創新實踐宣示了喜人成果……
它,就是浦發銀行。
“碳”尋轉型重塑價值觀
2022年8月,中國鋼鐵行業向社會發布《鋼鐵行業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術路線圖》,明確了中國鋼鐵“雙碳”目標和技術實現路徑。
為實現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某鋼鐵集團下屬子公司通過資源整合由鋼鐵企業轉變成為深度服務鋼鐵及高端裝備制造的企業。計劃建設包括廢鋼加工、電爐、材料成型等生產線,項目總投資23億元。浦發銀行為企業提供9億元高端裝備核心零部件及關鍵材料制造項目建設固定資產貸款,貸款限用于符合綠色信貸的投資支出部分,貸款期限8年,發揮金融助力作用,促進鋼鐵企業綠色低碳發展。
去年4月,一項迄今為止全國最大規模的碳中和CMBS(商業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成功落地,引發業內關注。
據悉,這項“中信證券—金茂凱晨2022年綠色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碳中和)”,發行規模高達87億元。而根據環評公司認證,該項碳中和綠色債基礎資產涉及項目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超過1400噸,節能近500噸標準煤當量。
值得一提的是,當日,浦發銀行上海分行聯合北京分行落地20億元該項目優先級份額投資,為通過綠色資產證券化支持節能建筑發展,做出了成功探索。
如果說,過去評價一家企業往往是以單純的財務指標來衡量,即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那么,今天作為企業非財務指標的重要體現,ESG不僅成為企業價值觀重塑的重要方式,也將是衡量企業發展可持續性的重要標尺。
無疑,浦發銀行深諳其中要義。近年來,浦發銀行順應國家戰略要求,積極推動雙碳戰略轉型,傾力打造綠色銀行,一方面持續推動存量信貸資產“綠化”,不斷做大綠色金融業務規模;另一方面,圍繞綠色市場需求,豐富綠色金融產品體系,持續推動境內外綠色金融產品創新。與此同時,浦發銀行加快科技賦能,推動實現綠色金融數字化管理,并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業務的相關配套制度,有效提升了綠色金融業務質效。
特別是“浦發綠創”品牌的推出,不僅是浦發銀行踐行ESG理念的一項力舉,也是最突出的成果之一。據悉,為持續加強產品服務創新能力,浦發銀行通過迭代升級《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方案3.0》,涵蓋了綠色智造、綠色城鎮化、綠色能源、環境保護、新能源汽車、碳金融等六大領域,從而構建起立體式、全流程、全覆蓋的“六+N服務體系”,全力服務低碳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有效滿足實體經濟對綠色金融服務的需求。
浦發綠色金融呈現的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
綠色信貸余額為4271億元,其中長三角區域綠色信貸余額1656億元,清潔能源產業貸款余額1184億元;
承銷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及社會責任類債券合計138.18億元,其中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承銷金額95.68億元,獨家主承銷市場首單碳資產債券發行規模10億元;
累計向215個項目發放碳減排貸款340億元,帶動碳減排量達809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截至2022年末,浦發銀行全行(集團)綠色金融業務規模超過1萬億元,而上述各項業務規模均位居股份制銀行同業前列。
正如浦發銀行董事長鄭楊所說:“持續開展綠色金融領域的探索,推動了更多資金投向綠色建筑、綠色交通、清潔能源、固廢處理等綠色項目,有力支持了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
向“綠色銀行”堅定邁進
根據浦發銀行“十四五”戰略規劃,“雙碳”轉型將作為未來全行三大重點轉型之一。未來五年,浦發銀行將推動“雙碳”轉型,打造“綠色銀行”模式,服務產業轉型升級,提升金融功能,實現綠色金融領域的新突破。
有目共睹的是,作為ESG理念落實的最直觀體現,浦發銀行綠色金融創新已從綠色信貸業務逐步拓展到綠色債券、碳金融等多個領域,并形成多元化綠色金融產品及服務體系。而每一次創新的“亮劍”,都昭示著浦發銀行朝著“綠色銀行”之路的又一次邁進。
去年7月15日,浦發銀行倫敦分行在倫敦證券交易所(LSE)舉行4億美元“三年期國際綠色債券”產品上市儀式,并獲倫敦證券交易所授予的綠色債券上市紀念章。令人關注的是,本次發行中,不僅債券發行價格是當時中資股份制銀行三年期美元債發行的最低信用價差記錄,而且6.2倍的認購量、近25億美元的認購金額,也是當時中資銀行美元債發行的最高峰值認購倍數。
去年8月,由浦發銀行獨家主承銷的市場首單碳資產債券“22年皖能源SCP004(碳資產)”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此次發行則創造了四項全國第一:全國第一只“碳資產”標識債券;全國第一只掛鉤碳配額收益設計理念的債券產品;全國第一只實現全國碳市場交易和債券市場聯動的環境權益浮動利率債券;全國第一只通過掛鉤碳配額交易實現投資者市場化激勵的債券。
近年來,浦發銀行積極順應綠色低碳轉型趨勢,持續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有效整合傳統信貸產品以及并購、債券、股權、銀團、撮合等金融工具,全力打造“跨銀行間市場、資本市場、碳金融要素市場”的綠色金融超市。
可以看到,全國首單碳排放權(SHEA)、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組合質押融資,以及首單全國碳市場質押貸款業務、區域首筆碳捕集利用項目貸款等等,一系列創新產品已在浦發銀行紛紛落地。
而隨著“碳中和”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綠色主權熊貓債、“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綠色”雙概念公司債等的成功發行,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以及綠色票據投資配置不斷加強,浦發銀行ESG投資框架日臻完善。
不僅如此,浦發銀行還通過加快研發綠色結構性產品,為個人投資者開辟投資綠色資產新路徑。而該行發布的“浦銀-北極星ESG指數”,作為國內首支經標普認證的覆蓋海內外ESG資產的多資產量化指數,對推進“綠色投資”和“綠色財富管理”領域創新,具有積極的探索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持續的創新探索以及綠色服務體系的構建,讓浦發銀行在支持國家“雙碳”目標實現的同時,競爭優勢得到極大的鞏固和提升,也讓“浦發綠創”品牌進一步做優做強。
綠色運營打造核心競爭力
湖州,吉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
7月20日,浦發銀行湖州安吉支行正式開業。然而,這并不是一個普通的銀行網點——由于取得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出具的碳抵消證明,它當仁不讓地成為浦發銀行首家國際、國內雙認證的“零碳”銀行網點。
細心的人會發現,支行大樓屋頂鋪設有約300平方米分布式光伏發電板;樓體墻面則鋪設陶土色的光伏組件。據悉,兩者合計年發電量可達3W多千瓦,能夠基本滿足支行70%的用電需求。
走進辦公區,環保原材料的裝配式墻體,兼具良好的防火隔音性能;全熱交換器的安裝,在換氣的同時達到顯著的節能效果;而智能開關、智能空開等設備,通過智慧用電降低能耗;雙碳數智平臺還能對網點能耗進行管理,降低能源損失……
作為綠色金融專營網點,安吉支行可謂是“浦發綠創”的又一個“樣板間”。事實上,在綠色低碳運營方面,近年來浦發銀行“碳中和”網點建設可謂屢屢取得新突破——
在上海,數字化賦能,研發用電控碳可視化管理平臺,于外灘12號浦發銀行總行大樓上線環境信息智能監測平臺,推進辦公基礎環境實時監測和節能減排可視化;上海分行轄內張江科技支行、閔行支行與崇明支行則獲頒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認證的“碳中和”證書;
在廣州,浦發銀行打造的“碳中和”網點花都支行,以及綠色金融特色網點廣州期貨交易所支行,為灣區發展注入了“綠色基因”;
在深圳,浦發銀行益田支行成為深圳排放權交易所見證下的深圳市首家年度運營碳中和網點;
在河南,鄭州分行試點推行“浦云碳控”智能管理平臺,通過對中央空調等高耗能設備的監測,減少無效用電,網點平均節能15%以上……
“浦發銀行綠色創新、低碳轉型之所以進展迅速,無不得益于綠色金融治理體系的日益完善,ESG已成為全行頂層架構的重要部分。”據浦發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在董事會層面成立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高管層成立綠色金融業務推進委員會,總分行成立投資銀行部(綠色金融部),從而形成跨部門的綠色金融工作領導和協調機制。
與此同時,浦發銀行不斷完善綠色金融風險管理機制,推進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去年,該行成立環境風險管控中心,將環境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范疇。同時,深入開展環境與氣候風險領域研究,形成多份調研報告及工作規劃,并推動環境與氣候風險管理要求在全行信貸政策中體現。
而作為金融機構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的又一積極探索,去年9月,浦發銀行正式成為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的支持機構,按照國際標準管理和披露“雙碳”信息。2022年明晟公布ESG評級結果,浦發銀行提升至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