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數量超五糧液,上海貴酒為何一年賣不到10億 世界視訊


(資料圖片)

眾所周知,貴州茅臺是“醬酒第一股”,但是“醬酒第二股”的名號卻遲遲沒有定音,前有巖石股份,后有珍海李渡都自稱醬酒第二股。從上市時間來看,“借殼”巖石股份的上海貴酒早在2019年就登陸A股,比今年才在港股上市的珍酒早了4年。但是,巖石股份的業績成色卻有愧于“醬酒第二股”的名號,截至2022年,全年不到10億的白酒業務收入在A股同行中也就比st皇臺和天佑德酒好一點。

上海貴酒的不佳銷量絕對不是因為其不舍得“燒錢”。就在5月16日舉行的巖石股份業績說明會上,對于投資者關心的2022年業績增收不增利原因,上海貴酒還解釋為“2022年營銷投放費用顯著增加所致”。事實也的確如此,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巖石股份營銷費用高達4.5億元,同比上年度的1.4億元猛增222.48%,幾乎占了當期營收的四成。與此同時,公司銷售人員數量也比2021年增加了148名,達到364名。

不是營銷“不給力”的話,難道是渠道沒有搭建好?都說賣白酒講究渠道為王,事實上,上海貴酒亦沒有放松對渠道的建設。年報顯示,上海貴酒經銷商2022年內凈增加1683家,總數達到4883家——超過了五糧液、汾酒,但僅創造了7.69億元營收,平均每家經銷商僅賺15.75萬元。

不僅自己盈利能力“拉胯”,上海貴酒的借殼主體巖石股份三年前收購的章貢酒業和長江實業,也已連續兩年未完成業績承諾。《關于江西章貢酒業有限責任公司、贛州長江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之業績承諾及補償協議》顯示,章貢酒業和長江實業2021年合計凈利潤應不低于968萬元,2022年合計凈利潤應不低于1322萬元。然而,實際上章貢酒業和長江實業2021年合計凈利潤為378.25萬元,遠低于承諾業績,2022年的合計凈利潤數額更是“秘不發喪”,只用了一句“低于盈利預測”含糊說明。由于業績承諾未完成,根據上述協議規定,貴酒發展2021年應支付公司補償款147.44萬元,2022年要支付補償款人民幣330.50萬元。

然而,酒業自媒體“金叫喚來了”卻從這330.5萬元中看出了門道,按照協議約定,當期應補償金額=[當期承諾凈利潤數—當期實現凈利潤數]×25%。已知2022年章貢酒業和長江實業的承諾凈利潤數為1322萬元,乘以25%正好等于330.5萬元,這也就意味著,章貢酒業和長江實業2022年當期實際凈利潤小于等于0。

好好的兩家酒企,在被巖石股份收購前的2019年合計凈利潤還將近1000萬,僅僅3年時間,凈利潤就基本歸零,難道這就是所謂的“醬酒第二股”的管理水平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