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最資訊丨投資人急于套現創始人背負對賭協議,酒仙網IPO能成嗎?

背負著對賭協議,酒仙網急于尋求IPO,但事與愿違,酒仙網越是著急上市,IPO越是一波三折。


【資料圖】

8月22日,酒仙網再次啟動IPO,華泰聯合證券擔任輔導機構。在此之前,酒仙網已歷經一輪問詢、兩次中止、四番遞交招股書,但均未能如愿上市。

創業板IPO不受“歡迎”改道主板上市

就在兩個月前,今年6月30日,酒仙網主動撤回了創業板上市審核流程。至于為何在IPO關鍵時刻撤回IPO?酒仙網解釋稱,是基于“基于白酒類企業現行上市環境的不確定性,暫緩上市計劃。”

不過更深層原因或是創業板并不“歡迎”酒仙網。2020年5月,深交所發布的 《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明確創業板定位于“三創四新”,并列出了12個不受歡迎的行業負面清單,其中第三條就是“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今年5月10日,曾被寄予厚望的“茶葉第一股”八馬茶業在沖擊創業板IPO時鎩羽而歸,隨后改道主板上市。而更早之前,瀾滄古茶也曾在2020年7月向深交所提交過招股書,最終卻在臨近上會前夕撤回IPO,并轉戰港交所上市。

八馬茶業折戟創業板給“負面清單”里的IPO企業敲響了警鐘,6月30日酒仙網便撤回了IPO。

酒仙網屬于酒類垂直電商平臺,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銷售國內外品牌酒水產品,相比于傳統的經銷商渠道,酒仙網增加了電商的因素,但是酒仙網的主營更像是一家傳統商品流通企業,而非科技企業,何況今年5月,酒仙網官宣去“網”后,更是減少了電商的因素。

顯然,對于實現創業板上市,酒仙網并無把握,再次重啟IPO時,酒仙網改道主板上市。但即便如此,酒仙網IPO依然面臨重重困難。

急于套現的投資人背負對賭協議的創始人

酒仙網成立于2010年,彼時互聯網電商風起云涌,只要沾上“互聯網”、沾上“電商”,VC、PE紛紛找上門來。

酒仙網成立第二年就拿到了廣東粵強集團的A輪融資,融資金額1500萬元,還獲得紅杉資本和東方富海合計8000萬元的投資。據統計,從成立至今,酒仙網已經累計獲得11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了16億元。

成立之初,酒仙網憑借低價策略銷售突飛猛進,2014年底已發展成為一家擁有近2000員工、1700萬用戶、年營收近20億的互聯網獨角獸,并于2015年在新三板掛牌。

但是,酒仙網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13年到2016年上半年的虧損額分別為3.09億元、2.8億元、2.51億元、0.71億元。3年半累計虧損金額為9.11億元。

2017年,由于連年虧損,加上多次延期披露財報,酒仙網被新三板出示“終止掛牌”風險,隨后自己主動申請摘牌。

在新三板退市后,2017年底,酒仙網發起一輪Pre-IPO融資,擬重組上市,紅杉中國、華興資本等多個參與了公司早期投資的機構皆有跟投。

彼時,酒仙網的實控人郝鴻峰和控股股東與45名投資方股東簽訂了對賭協議,約定如果2018年12月31日前酒仙網未能成功IPO,投資方有權要求創始人郝鴻峰回購全部或部分股權。

結果2018年酒仙網并未能成功上市,為此其與投資者之間還產生了股權糾紛,被迫向部分股東回購股權,其余投資方則同意將上市期限延后至2021年12月31日。

但是酒仙網IPO幾經周折,進展十分緩慢,部分投資人似乎已經失去耐心。2019年12月,大股東之一趙廣勇將其從深圳富海民享、崇正創新手中收購而來的股權以2130萬元轉讓,比2357.9824萬元的投資成本虧損了200多萬元。

2021年4月,新余富海中心起訴酒仙網,因其未能在規定時間上市,要求酒仙網在6個月內,以投資本金6500萬元加上每年10%的單利的價格回購其持有的股份,為此酒仙網1.09億資產遭到了凍結。

投資人急于套現,但也只能被迫等待,截至目前酒仙網距2021年12月31日上市的最后期限已經過去接近一年時間,而酒仙網的財務狀況并不允許大規模回購。

數據顯示,2018年末至2021年6月末,酒仙網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7.04%、74.12%、70.32%以及67%,遠高于45%的行業平均值。值得注意的是,同期酒仙網的銀行存款分別為1.27億元、2.64億元、3.48億元和7832.32萬元,而短期借款及長期借款等有息債務規模分別為2.12億元、5.21億元、5.91億元和5.48億元,償債壓力較大。

公司的現金流也不容樂觀,2018年至2021年6月,酒仙網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59億元、-1.28億元、1.32億元、-1.25億元。

官宣“脫網”背后留給酒水電商的時間不多了

投資人急于套現,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他們對酒仙網的IPO并無多少期待,同時也透露出他們對酒水類電商平臺前景的悲觀態度。

酒仙網在招股書的競爭優勢中寫道,“酒仙網擁有自主研發的會員系統和供應商管理系統等,能夠實現大量關鍵銷售、運營數據的可視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趨勢利好具備數據基礎的企業,并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但這一條在首輪問詢就遭到交易所質疑,交易所在首輪問詢中第一個問題就要求酒仙網披露核心競爭力和優勢的具體體現,說明市場地位及優勢是否會被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取代,酒類銷售是否依賴于上游酒廠等問題。

招股書顯示,酒仙網確實存在依賴頭部酒企的情況,截至2021年6月,酒仙網銷售前十大白酒品牌依次分別為茅臺、五糧液、釣魚臺、國臺、汾陽王、酒鬼酒、瀘州老窖、莊藏、汾酒、洋河。其中,茅臺和五糧液為主要收入來源,貢獻的收入占比分別為21.96%和18.71%。

銷售高度依賴這些名酒對酒仙網影響甚大。2014年,多家名酒企以“擾亂市場價格”為由,“封殺”了1919和酒仙網,結果導致酒仙網連虧了好幾年。

2020年7月,五糧液入駐京東、天貓平臺開設的五糧液旗艦店鋪,酒仙網被迫更名為專賣店,結果導致酒仙網的五糧液產品銷售收入下降。

如今各大酒企紛紛“觸網”,直接動搖了酒水類電商平臺生存根基,茅臺更是推出了自有電商平臺“i茅臺”,憑借著強大品牌的號召力,“i茅臺”上線至今注冊人數已超1800萬,預約人次達6.9億,日均活躍用戶近200萬,實現了46億元營收。

白酒行業競爭十分火熱,茅臺推出“i茅臺”,其他酒企大概率會跟進。今年9月2日,五糧液上線運行了五糧液新零售平臺小程序,為吸引用戶,五糧液同步上線了3.6萬瓶全球限量版五糧液2022年壬寅虎年紀念酒。

郎酒也推出了“郎酒PLUS”App及小程序,打造了一套全新的數字化、個性化會員服務系統。

有意思的是,“i茅臺”正式上線運營僅5天,5月14日酒仙網便官宣“脫網”,將品牌升級為酒仙,并表示將以“集零售與品牌運營于一體的綜合性酒業集團的身份再次征戰中國酒類流通市場大潮。”顯然,酒仙網也意識到屬于酒水垂直電商的好時代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