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招聘”越來越普遍 求職者能否適應智能面試?
在疫情防控管理的過程中,“云招聘”是很多企業采用的形式。智能面試變得越來越普遍。這種面試需要求職者在線上面對智能機器人,通過錄制視頻的方式回答問題,再由智能系統進行測評。對于這種新型的面試方式,求職者能否適應?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52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可以適應智能面試,50.3%的受訪者覺得自己在智能面試中表現好。面試流程比較機械生硬(55.0%)和缺少人與人的交流互動(53.1%)是智能面試的主要難點。為了更好地準備智能面試,68.6%的受訪者會自己對著攝像頭練習。
受訪者中,在校生占27.4%,應屆畢業生占27.4%,已畢業群體占45.2%。男性占41.3%,女性占58.7%。
59.5%受訪應屆生參加過智能面試
來自杭州的研究生李思翰,在求職中感覺到智能面試的形式比較普遍,“像比較大型的公司,通常會把智能面試放在第一輪,只有通過智能面試,才能參加后續考核”。李思翰說,自己參加的智能面試主要有兩類,一種是情景類的問題,考察對公司的了解情況,另一種側重對個人能力、語言表達的考察。
應屆畢業生徐濤,在應聘一家企業技術崗時參加了智能面試。智能面試是這次求職的第一個環節,一共有8道題目,由智能機器人進行考核,會問類似“描述自己完成的最有挑戰性的任務”“應聘的崗位需要哪些技能”等問題,每道題目有60秒思考時間、回答時限3分鐘。
調查中,52.2%的受訪者參加過智能面試,受訪應屆生參加過的比例更高(59.5%)。
徐濤覺得自己不太擅長人際溝通,在智能面試時沒有人際交流的負擔,不用擔心面試官的反饋會影響面試狀態,“自己對著鏡頭說就好了”。
“一對著鏡頭說話就緊張,磕磕巴巴的。”00后余棠(化名)在今年春招中,參加了兩次智能面試,都沒有通過。余棠覺得,對著鏡頭說話,沒有面對面交流的感覺,“眼睛不知道該看向哪里,一緊張大腦就會空白,說話就會變得語無倫次,表達也就沒有邏輯性了”。
數據顯示,50.3%的受訪者覺得自己在智能面試中表現好,男性受訪者覺得自己表現好的比例(56.5%)高于女性受訪者(45.9%)。
北京應屆畢業研究生孫凱莉感覺,在進行智能面試時需要清晰表達,因此要在頭腦中組織好語言,“不能像平時說話那么隨意,要盡量避免重復、啰唆,要想好措辭,盡可能連貫地表達出來,這一點也是比較難的”。
數據顯示,在受訪者看來,面試流程比較機械生硬(55.0%)和缺少人與人的交流互動(53.1%)是智能面試的主要難點。其他還有:不知道如何符合人工智能的評判標準(47.3%)、缺少鏡頭前的表情管理能力(37.0%)和難以適應面對鏡頭的面試方式(33.3%)等。
75.3%受訪者認為自己可以適應智能面試
在面試前,徐濤搜集了相關資料,準備了自我介紹以及場景類的描述,如“介紹一次團隊合作的經歷”“如何給自己設定目標并實現”。徐濤感覺在智能面試中發揮得不錯,也順利通過了這一環節。徐濤覺得,智能面試更側重考察求職者的綜合素質、通用技能,“智能面試通過后是筆試,還有專業技術類的考核,所以在智能面試環節對專業類知識的考察并不多”。
“我感覺智能面試題目的難度并不大,但需要在短時間內,組織好語言并回答,這是需要練習的。”孫凱莉認為,在準備智能面試的過程中,需要適應人機對話的考核模式,改變過于口語化的表達,鍛煉清晰、有邏輯的表達能力。
調查中,75.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可以適應智能面試這種方式。
為了盡快掌握智能面試技巧,余棠一有空就會刷“面經”,看網友分享的題庫,然后對著攝像頭練習,掐時間,在規定時間內組織好語言回答問題,“也會讓朋友幫我看看表情”。
數據顯示,為了更好地準備智能面試,68.6%的受訪者會自己對著攝像頭練習,49.6%的受訪者會請朋友幫自己練。其他的準備工作還有:參加學校組織的講座等培訓(35.1%)、找面經/課程學習(34.8%)和咨詢相關專業人士(22.0%)等。
李思翰在面試前搜集了一些與智能面試有關的信息,他了解到通常這類面試會由電腦來判斷應聘者的語言邏輯、面部表情、語速等。他也坦言對智能面試有些陌生,不太清楚怎樣的表達方式有助于獲得好成績。“希望能對智能面試有更多的介紹,讓求職者了解智能面試的考核、評分機制等”。
在私企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陸凱(化名)說,現在很多大型企業會把智能面試作為初篩的重要方式,不過他也表示智能面試的“智能化程度”存在差異,比如有的單純是線上錄制視頻再由人工篩選,也有的會通過人工智能來對應聘者回答問題的表情、語速、關鍵詞等進行多維度分析,并輔助面試官進行復篩。
陸凱認為,應聘者在進行智能面試時,需要注意答題語速、控制好答題時間,“不要說話過快,吐字不清可能會影響測評。要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作答,但也不要過于簡短,因為智能面試題目通常都是一些表述類的,如果答題時間過短,不利于測評”。
陸凱也建議應聘者提前使用電腦、手機等設備的攝像頭,自行練習,鍛煉自己在攝像頭前的表達能力和言語舉止,“眼神不要飄忽不定,避免多余的小動作,保持自然的狀態”。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林新奇分析,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以及疫情防控管理,智能面試成為了一個趨勢。“智能面試、視頻面試等線上遠程面試,既是一種新的面試形式,也是對線下面試的補充,是一種輔助方式,因此要對智能面試有客觀、全面的認知”。
林新奇分析,智能面試通常側重對基本知識、能力的測評,但對人際關系、敬業度等的測試可能不會那么全面,“但到了線下面試或入職時,這方面的問題就會凸顯出來”。林新奇提示,企業通常很看重應聘者靈活應變的能力,但這方面的能力在有限的智能面試時間里,不一定能夠檢驗出來,因此值得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