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躺著”“趴著” 哪項極限運動更難?

原標題:“坐著”“躺著”“趴著” 哪項極限運動更難?

羊城晚報記者 詹淑真

北京冬奧會雪橇、鋼架雪車、雪車三個項目都將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舉行。平均時速超100公里的三項比賽在相同賽道進行,不少人卻很難分清。通俗來說,“躺著比賽”是雪橇,“趴著比賽”是鋼架雪車,“坐著比賽”是雪車。“躺著比賽”“趴著比賽”“坐著比賽”,哪個更難呢?

雪橇起源于瑞士及北歐地區,是運動員躺在雪橇橇體上,借助身體各個部位協調用力來操控雪橇滑行的運動。起步時,運動員坐在雪橇上,兩臂用力向后推撐以獲取加速度出發。起跑后,運動員則采用腳在前、頭在后的躺姿在雪橇上,通過精湛的駕駛技藝完成滑行。在彎道時需調整重心和角度,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過彎,同時保證速度和平穩下滑的勢頭。相較而言,雪橇設備“簡單”些,只有供運動員坐或躺的橇體,沒有轉向舵或制動器等設備。

鋼架雪車又稱為“冰上俯沖機”。運動員以站姿開始比賽,通過奔跑的方式獲得啟動速度。之后趴在鋼架雪車上,以頭朝下的姿勢從賽道中滑下。滑行中,運動員必須利用身體操控方向,沿彎曲的滑道完成比賽。鋼架雪車比賽最高時速可達135公里,極具技術性和挑戰性。由于該項目過于驚險,一開始只在1928年和1948年兩屆冬奧會上亮相,直到2002年才再次回歸冬奧會舞臺。

雪車,顧名思義更加接近“車”的外形。車體主要由鋼材和碳纖維類材料制成,底部有兩組獨立的滑行鋼刃,舵手可以通過車內兩個把手控制的滑輪系統駕駛雪車,尾部還裝有制動器。運動員在起點推車加速后,跳進雪車內向終點前進。三個項目中,雪車速度最快,最高時速可達160公里,堪稱冰雪運動中的“F1”。

雪橇、鋼架雪車、雪車都需要重力作為滑行動力,因此器材和運動員的重量成為影響比賽成績的關鍵因素。三個比賽都很難,而且都追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比賽。從破壞力來看,雪車大于鋼架雪車,雪橇最小。由于速度極快,加上頭部朝下,危險性極高,鋼架雪車曾兩次被取消冬奧會資格。這三項運動都是極限運動,必須擁有專業設備,經過嚴格訓練后才能接觸,不建議普通觀眾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