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原型人物被拐兒子找到了 孫海洋和兒子孫卓在深圳認親
孫海洋夫婦和被拐14年的兒子緊緊相擁。
12月6日中午,在深圳警方幫助下,電影《親愛的》人物原型之一的孫海洋夫婦見到了被拐14年的兒子孫卓。孫卓推開門進入認親儀式現場的那一刻,孫海洋一把抱住他,緊緊相擁,嚎啕大哭,遲遲不愿分開。
孫海洋哭著抱著兒子,對旁邊的妻子說:“快點拿手機來,我要給(孫卓的)奶奶打電話!”孫海洋夫婦艱難尋親14年,所有失望與希望都在擁抱的這一刻化為激動和喜悅。
為尋子將包子鋪改名“尋兒子店”
“我們找你找了這么多年,終于等到這一天了!”認親現場,孫海洋抱住孫卓的那一刻繃不住地放聲大哭。當一家三口坐下來后,孫海洋緊緊握住孫卓的手,孫母伏在孫卓袖口上哭,隨后小心翼翼地掀開兒子的口罩,看著他現在的模樣。“我們有一張你特別特別小的照片,經常都會看。”孫母說。當孫海洋夫婦對著兒子傾訴思念之情時,一幕幕不堪回首的尋親經歷也再次浮現。
2003年,孫卓出生。為了給兒子更好的生活,孫海洋帶著妻兒離開湖北縣城。2007年10月,一家三口在深圳白石洲城中村租了間店面賣包子。然而,一個星期后,不幸降臨。10月9日晚8時左右,凌晨就起來做包子、剛結束一天生意的孫海洋在屋里打了個盹,醒來后發現在門口玩耍的孫卓不見了。“爸爸,我出去玩一下”成了14年前孫海洋聽到兒子對他說的最后一句話。
接下來的幾天,孫海洋報警并開始張貼尋人啟事。“只要能找到孩子,我就懸賞5萬塊錢。”孫海洋說。然而,好幾天都沒有消息傳來,孫海洋將懸賞款提高到10萬元。兒子失蹤后的第15天,孫海洋將包子鋪改名為“懸賞二十萬 尋兒子店”。“孩子找不回來,我一生都完了,還做什么包子。”孫海洋表示。
唯一要求是電影上映時把電話加入片尾
這14年來,孫海洋夫婦從未放棄尋子。孫海洋的微博昵稱至今仍是“孫海洋尋兒子”,頭像是兒子小時候的照片,簡介只有一句話——深圳市懸賞20萬尋兒子店當事人孫海洋。14年間,四處張貼的“小廣告”陸續傳來兒子的“線索”。“我一天都能接到好幾十個電話,就說我的孩子在這里在那里,我接了電話就覺得有希望。”孫海洋說,一次次希望最后都變成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2014年,一部打拐題材電影《親愛的》上映。影片中孩子被拐后,父母的痛苦與多年的尋親讓無數觀眾淚水潸然。影片外,作為人物原型之一的孫海洋唯一要求是在電影上映時將自己的電話號碼加入片尾字幕。他說:“我就是怕人家不知道我的電話號碼,怕找不到我,沒法告訴我孩子在哪,我的電話號碼從14年前找孩子就是這個電話號碼。”
電影上映時,孫海洋依然奔波在尋找孩子的路途中。孫海洋和妻子生活在深圳,平常除了經營包子店,有空就會整理志愿者們發來的線索,有些是可能與孫卓相關的信息,有些則是其他被拐賣兒童的線索,夫妻倆在其中仔細甄別有用的內容后發到丟失孩子的家長群里。這些年來,孫海洋還曾變賣家產,先后前往全國26個省市尋找兒子。在漫漫尋子路上,孫海洋曾與3000多名失子尋親的家長結盟,相互扶持鼓勵。
直到現在,孫海洋家里還有尚未發出的尋人啟事上千張。兒子失蹤之前每一件衣服、拍的每一張照片都給孫海洋夫婦留下無盡的思念。夫婦倆在家里珍藏著一個箱子,里頭全是孫卓小時候的衣服、玩具、書。“我搬家搬了好多次,都是帶著這個箱子的。平時我們一般不打開,過六一兒童節、他(孫卓)丟失的日子,我們打開的時候就要哭。”孫海洋說。
一天3個家庭實現團圓夢
這么多年來,警方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孫卓的下落。孫海洋表示,能找到兒子,離不開警方多年來的幫助,很感激他們的付出。“很多新的高科技手段只要一出現,深圳警察都會第一時間把它用上。他(孫卓)小的時候,我覺得我認識,我后來根本就不認識孩子了,所以我所有希望只能是公安這邊了。”孫海洋說,警方付出了很多,他親眼看到民警跑去各個地方找孩子,去落實一條條線索。
記者了解到,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楊某青夫婦、孫某飛(別名孫海洋)、彭某英先后向深圳警方報警稱,他們的兒子失蹤。3起案件發生后,深圳公安高度重視,先后成立專案組全力偵辦案件。雖然受限于當年的偵查手段和技術條件,案件多年未取得突破,但辦案民警始終不忘尋親父母的殷切期盼,竭盡全力對每一條涉案線索進行分析研判。
今年“團圓”行動開展以來,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對歷年兒童失蹤被拐案事件進行全面清理,并將上述3起案件作為重點案件掛牌督辦。日前,廣東、山東、湖北省公安機關成功偵破上述3起部督拐賣兒童案件,抓獲9名犯罪嫌疑人,接連找回被拐14年的孫某、符某濤和被拐17年的楊某弟。
12月6日,公安部在深圳開展“團圓”行動認親活動,幫助離散十余年的3組家庭實現團圓。昨日15時許,與兒子團聚后的孫海洋在微博更新動態:“14年又57天后,他已比媽媽高出一個頭,還給我帶土特產。他就是我們大家這么多年一直努力尋找的孫卓……”(記者 戚金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