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最大儲配煤基地“快進” 年底將形成60萬噸靜態儲備能力
11月16日,從山東能源肥礦集團曹莊煤礦魯西煤炭儲配基地了解到,該基地年內將形成60萬噸儲配能力,目前工程已經完成進度40%。
2020年,根據國家去產能要求,曹莊煤礦結束了62年的煤炭開采歷史,正式關井閉坑。礦內工業廣場,位于泰安肥城市高新開發區,占地400畝,距離濟微高速僅3公里,并設有鐵路專用線,閑置的地面空間為煤炭儲備基地建設提供了優越條件。
魯西煤炭儲配基地效果圖
曹莊煤礦據此建設了魯西煤炭儲配基地,項目總體定位是,立足泰安、服務魯西、聯動山東、輻射全國,構建貿易運輸倉儲摻配全環節業務鏈;打造煤炭應急儲備承載區、公鐵聯運物流集聚區、煤炭行業轉型發展先導區;形成山東區域應急能源供應支點,構建魯西區域公鐵聯運物流網絡,探索山東后煤炭產業轉型發展模式,促進產城生態融合發展。
該項目總投資13.8億元,總體分兩部分建設,2021年底建設形成煤炭靜態儲備能力60萬噸;2022年底,擴建煤炭儲備能力達到120萬噸。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約600畝。后期,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地,構建綜合保稅物流園區。
11月16日晚,在位于曹莊煤礦工業場地北部的魯西儲配煤基地建設現場,依舊燈火通明,大型機械設備和施工人員正在爭分奪秒、搶抓施工黃金時間,在保證安全和質量前提下,加速推進項目建設。“我們現在正在做地梁澆筑,由于工期緊張,現在施工條件又比較好,所以我們科學統籌,日夜施工、交叉作業,爭取在工期節點內完成。”負責該基地建設的中建六局質量總監王學仁介紹。
按照施工計劃,11月底儲配煤基地將完成煤棚和裝車運輸系統主體工程,具備營運能力;到2021年底,將具備煤棚存煤和火車裝車條件,建設形成煤炭靜態儲備能力60萬噸。前期受連續強降雨影響,項目建設現場施工困難重重。隨著降雨天的減少,相關各方緊密配合,緊緊抓住安全、質量和工期三個關鍵,強化安全管理、優化施工組織、狠抓責任落實,制定了“小時制”作戰地圖,倒排工期計劃,爭主動往前趕,確保安全高質高效抓好工程施工。
該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煤炭儲備建設,關乎能源安全、關乎經濟穩定、關乎民生幸福,提高煤炭儲備能力是增強國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促進煤炭市場供需動態平衡的重要舉措,也是煤炭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家發展改革委深入推進煤炭儲備能力建設,布局了一批儲備設施項目,進一步壓實責任、完善機制、加快進度,保質保量完成煤炭儲備能力建設任務,全力做好煤炭供應保障工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堅實能源保障。
該基地規劃到2025年底,基地儲煤能力達到120萬噸,物流吸引量達670萬噸,其中煤炭吸引量近400萬噸,基地貿易量達270萬噸。總投資13.8億元,凈利潤7900萬元。分為3個階段,2021—2023年為起步建設期,2024年為快速發展期,2025年為全面運營期。
截至目前,山東能源魯西儲配煤有限公司已獲批成立,組建“三部一室”,搭建了公司運營架構。公司主動對接地方政府,融入區域經濟發展,為項目建設運營打通“綠色通道”。超前布局公司運營,積極引進戰略合作,規劃建設網絡貨運平臺、選礦廠項目,形成“網絡+實體”“儲備+貿易”的綜合物流園區建設格局,努力創造最大效益。 (記者 左豐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