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跑步人閃轉騰挪“凌波微步”?公園建跑道 也得立規矩

這兩年,不少公園里都修建了塑膠跑道,供鍛煉的人跑步或是健走。然而,在跑道上鍛煉的人常常遇到一些困擾,比如遛彎兒的游人、亂跑的孩子,甚至還要躲避玩滑板車或輪滑的孩子。事實上,公園里的跑道也是有使用規則的,忽視規則就會帶來安全風險。

在跑道上需要閃轉騰挪

重新開園的龍潭中湖公園里新修了塑膠跑道,讓不少跑友欣喜不已,彭陽就經常在下午四五點鐘去公園鍛煉。“新修的塑膠跑道,跑起來特別舒服,在北京公園里算是規格比較高的跑道了。”彭陽說。 ?

但讓彭陽感到別扭的是,公園里的跑道上常有散步的老人、打鬧的孩子、拍照的情侶,跑步的人要不斷閃轉騰挪,躲避障礙。

龍潭中湖公園

有一次彭陽在練加速跑時,突然從兒童游樂場里沖出來兩個打鬧的孩子,幸虧彭陽及時收住了腳才沒有撞上去,可他自己趔趄了幾步險些摔倒。“孩子的家長聚在旁邊聊得正歡,完全沒發現出了險情。萬一真撞上了孩子,家長肯定會認為責任全是我的。”彭陽無奈地說。

這樣的情況,北京肯跑團的團長老蘇也遇到過。之前他跟跑友一起在一所校園的操場上進行馬拉松訓練,一名八九歲的孩子從操場中央突然沖向跑道,跑友雖然緊急“剎車”,但還是把孩子撞倒了,家長沖上來就大喊:“你沒長眼啊?這兒有這么多孩子還跑那么快?如果孩子受傷,我找你算賬!”

家長的態度讓跑友們非常委屈:“操場上的跑道本來就是給跑步的人準備的,家長沒看住孩子,還怨我們跑得快。跑步的過程中身體有慣,如果前方突然有人闖入,跑者很可能停不下來,既容易撞到別人,自己也很容易摔倒受傷,跑者的權利又該如何維護呢?”老蘇說。

跑道常被游人占用

老蘇以前經常去望京體育園跑步。每到夏天的傍晚,公園里的跑道上有散步的、遛娃的,還有小朋友騎著滑板車、衡車或是穿著輪滑鞋,在跑道上快速通過。

“雖然是公共場所,大家都可以來,但大家并排走在一起,慢慢悠悠地把跑道堵個嚴嚴實實,實在不太妥當。要不是跑越野練過左右橫切的本事,在這樣的地方還真是跑不了。”老蘇無奈地說,為了避開人群,他只能和跑友們盡量選擇早晨人少的時候去練上幾圈。

周末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游客絡繹不絕。在公園的跑道上,不少游人慢悠悠地散步,不時停下來拍攝園內的景色,絲毫不顧及從旁邊繞行的跑者。“在奧森跑步就是這樣,游園的人比跑步的人多,也沒法要求不鍛煉的人別走跑道。跑步的人應該避免撞到游人,但游人是不是也該有文明意識和安全意識呢?”經常在奧森跑步的王先生說。

在朝陽公園,記者沿園內5公里的健步道走了一圈,看到兩位女士騎著在園內租賃的游覽車,一路沿著健步道前行,最后停在了健步道上,兩人坐在車上興高采烈地聊著天,將健步道堵了個嚴嚴實實。

前邊不遠處,三五成群的游人并排行走,跑友不得不從一旁的瀝青路上繞過去;而在園內一處“網紅打卡”點,一名攝影師正為模特拍照,為了獲得最佳的拍攝效果,他站在健步道中間不斷地按動快門,還會忽前忽后地挪動身體,讓想要躲閃的跑者更加無所適從……

朝陽公園,散步的人堵住健步道

“其實,很多游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什么不妥,覺得逛公園嘛,就應該想走哪兒就走哪兒。但跑道畢竟是用來健身的地方,希望大家看到鍛煉的人能盡量避讓一下。”一位跑者說。

海淀公園

塑膠跑道容易損傷

老蘇說,他經常在一些沿河跑道上碰到自行車、電動車隨意穿行,還有些人會拄著登山杖在塑膠道上走,甚至有些女士穿著細跟高跟鞋在道上行走。“這種塑膠材質的跑道相較普通地面更易被損傷,看得我是真心疼啊!”老蘇說。

某塑膠跑道廠家的工作人員介紹,一般材質的塑膠跑道,壽命大概是6年至8年,材質好一些的跑道壽命為10年到12年。“雖然符合新國標的材質在物理屬上更耐磨,但是高跟鞋、登山杖等尖銳物品還是會對塑膠跑道產生損害。而且塑膠跑道有一定的承重極限,如果車輪反復碾壓也會帶來損害。”據了解,現在一些公園會對破損的塑膠道進行修補,但局部修補由于面積較小,成本會居高不下。

北京跑者“丁丁runner”也表示,因為塑膠材質易被損傷,所以對于運動場和操場的專業跑道來說,有很明確的使用規則,包括禁止攜帶使用登山杖,禁止穿運動鞋之外的其他鞋進入,禁止童車、輪滑、自行車等車輛進入。“現在的塑膠道不只是在運動場了,所以一些塑膠道的使用規則大家也理應知曉,只有日常愛護使用,才能延長塑膠道的壽命。”“丁丁runner”說。

跑道上的規則是“左快右慢”

在跑道上鍛煉到底有沒有規則?記者探訪發現,其實在一些公園的跑道旁,每隔一段距離都豎立著“溫馨提示”。如在奧森公園和朝陽公園,提示牌上面寫著“健步道上車輛禁止駛入”和“快走靠左、慢走靠右”。

奧森公園健步道旁的溫馨提示:“快走靠左側,慢走靠右側”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工作人員解釋說:“公園的跑道是面向大眾的福利設施,是向所有人開放的,公園也只能做一些溫馨提示,難以強制要求,更不可能限制游客進入跑道。我們設立提示的初衷,就是希望提醒游客文明游園、倡導互相禮讓,更好地維護游園秩序。”

龍潭中湖公園的工作人員表示,園內的跑道在設計之初就標注了方向。標注方向的目的,就是提醒游人應該按照這個方向走或跑,在跑道上逆行顯然會增加碰撞的概率。“根據國際田聯的規定,標準的跑道就是逆時針跑,這是因為人的心臟靠左,向左轉彎會有較好的向心力,摔倒的幾率就會小很多。”

“丁丁runner”表示:“如果是公園的跑道,雖然難以強制約束,但按照慣來說,大家應該遵守‘左快右慢’的基本規范。對于一些還沒有跑道的郊野公園,大家鍛煉時也應該形成自覺靠右的意識。而對于專業的運動場來說,靠內側的一道二道通常為快速選手或專業運動員預留;慢行的或遛彎的,應在第四道之外。”

望京體育園的溫馨提示

老蘇也認為,跑者應該自覺遵守這些“跑步禮儀”,防范風險,但更重要的是,管理方應該制定更加明確、細致的健步道使用規則,協調專人進行相應的提示和安全管理,引導大家形成禮讓意識。“首先讓大家‘知禮’,再讓大家逐漸有意識‘守禮’,這樣,既能夠保證大家的安全,也能讓跑步這項運動更好地發展下去。”老蘇說。

跑步發生沖撞責任誰承擔?

公園里的跑道有使用規則,忽視規則就會帶來風險,不少跑者也提出疑問:萬一跑步不小心撞到了不守規則的人,自己該不該擔責?

北京市常鴻律師事務所彭艷軍律師認為,如果跑者與兒童發生碰撞,一般跑步者應該承擔全部責任或主要責任。因為公園的跑道本質上還是公共場所,并非專業的競賽場地,作為成年人,應該預料到跑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不確定因素。“但兒童家長也應負一定的責任。”

彭艷軍表示,根據《民法典》第35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兒童作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往往無法意識到自身行為的風險,家長作為監護人,有義務看管好孩子,不要讓孩子隨意穿越跑道,如果孩子一方存在過失,也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

如果是與在健步道上遛彎的成年人發生碰撞,彭艷軍認為,跑者和被撞者雙方都有責任。成年人是完全行為能力人,自身具備一定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對于損害發生有過錯的,要根據具體情況判定責任。

至于公園是否應當承擔責任,彭艷軍分析稱,公共場所的管理人對公眾在合理限度內負有安全保障的義務,公園如在可以預見的合理范圍內進行了危險告知、行為提示和安全管理,將可能威脅人身和財產安全的隱患降至最低,則可以認定其盡到了“合理限度內的”安全保障責任;否則,如因工作缺失而對游客造成傷害或增加了游客受傷的可能,則應在此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責任。

“從實際情況看,即使跑者是無意中沖撞了他人,跑者還是要承擔不小的法律責任。因此,跑者在公園這種不帶有專業屬的公共場所跑步時,還是應自身多加注意防范,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糾紛。”彭艷軍說。(記者 徐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