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原市秸稈把“變廢為寶” 生物質發電是綠色消化秸稈的途徑
秸稈打捆、裝車、碎混、翻壓……10月末,秋收已近尾聲,在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的各鄉鎮,廣袤的玉米地上仍是一片忙碌景象。通過肥料化、能源化等方式的利用,該區秸稈處理在全域禁燒的背景下,已實現經濟生態雙豐收。
據介紹,松原市寧江區專門制發多個方案文件,建立網格化監管、三級包保、秸稈離田、全天候檢查、調度通報等工作機制,通過微信群、走訪入戶、張貼通告、啟動農村大喇叭等方式,在全區推動形成了秸稈“全域禁燒”的濃厚氛圍。
堵不如疏,“變廢為寶”是寧江區秸稈綜合利用的首要目標。該區堅持肥料化、飼料化優先,能源化、燃料化兜底原則,雙項聯動,推動全量化處置,預計全年秸稈五化利用率可達80.7%。
“以前只知道燒,沒想到這不起眼的秸稈還有專門的公司上門收購,打捆、裝車全負責,農戶很方便,我家的秸稈預計能賣1000元。”寧江區大洼鎮兩家子村的張立福說。
寧江區深入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和保護性耕作項目,高質量推進秸稈機械化還田,今年,預計完成秸稈肥料化將達到19.6萬噸。項目地塊完成收割后,碎混、翻壓等設備同步進入,截至目前,已完成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3000余畝。同時,結合落實“秸稈變肉”工程,該區還積極推廣秸稈直接粉碎飼喂、秸稈青黃儲等技術,力爭實現飼料化利用8.9萬噸。
生物質發電是綠色消化秸稈的又一重要途徑。依托區里招商建設的廣東長青集團松原市長青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該區推動建立了區、鄉鎮、村三級與企業溝通機制,預計可實現能源化利用9.6萬噸,發電量可達6500萬千瓦時。再加上農戶自用燃料化秸稈8.3萬噸,無害化處理0.8萬噸,即可實現秸稈利用100%全覆蓋。
為保障秸稈“全域禁燒”目標的實現,寧江區建立了“常委+副區長”包鄉鎮、區直部門包村屯、網格員緊盯地塊的包保制度,67個鄉鎮級責任人、81個村級責任人、375個屯(組)級責任人,實現包保全覆蓋,保證全域不著“一把火”。區衛健局包保干部告訴記者,他們每天同村干部聯合入戶,逐戶填寫統計表,逐地塊踏查,根據用戶意愿推動實現秸稈的綜合利用,一包到底。
“大喇叭和微信群天天宣傳,干部每天巡查好幾次,現在農民法律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也提高了,焚燒秸稈是違法行為,拘留、罰款,而且危害性、危險性都比較嚴重,所以我們肯定不會再燒秸稈了。”寧江區伯都鄉于家村李明友說。(記者 柳姍姍 彭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