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整治違規停車場 解決群眾“停車難”問題
“以前停車1小時哪怕超1分鐘,也是按兩小時收費。今天停了將近70分鐘,還只是按1小時收費!”近日,呼和浩特市民白先生陪母親到醫院治療眼疾,他發現,醫院停車場不僅收費價格與以往不同,就連支付方式也改為無感支付,不需要在出口排隊交錢了。
“別看只是少花兩塊錢,少等兩分鐘。在我看來,這樣的實事辦得好、辦得實,得民心。” 白先生說,這些細微的變化讓他很滿意。
無感支付、手機搜尋附近停車場、停車75分鐘內按1小時計算、路邊增加免費停車位……最近,呼和浩特很多市民都能切身感受到各大公共停車場的變化。這些變化直接得益于內蒙古自6月份開始的城鎮公共收費停車場建設、管理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行動。
隨著城市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城市停車矛盾不斷顯現,停車場收費標準混亂、停車秩序混亂、一些停車場私自侵占公共資源……停車難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黨史學習教育中,內蒙古把整治城鎮公共收費停車場建設、管理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省級層面任務清單。
為扎實推進這個民生實事項目,內蒙古迅速成立了以自治區紀委監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主體責任辦公室(以下簡稱“自治區主體辦”)和監督責任辦公室(以下簡稱“自治區監督辦”)。圍繞公共收費停車場審批、收費、監管等環節進行重點整治,暢通群眾投訴渠道、打破部門信息壁壘、落實各地監督責任,推動相關職能部門進一步完善行業監管,促進公共資源管理領域制度完善和有效治理,更好地滿足群眾的停車需求。
6月18日,自治區主體辦正式印發《做好城鎮公共收費停車場排查摸底工作的通知》,各盟市主體辦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公布投訴舉報方式,專項整治迅速展開。
“從網上看到投訴電話,我就試著打了。沒想到,我打完電話的第二天,就看到城管工作人員出現在了停車場。沒幾天,人行道就恢復原樣了,這速度真給力!”呼和浩特市民殷文對立竿見影的整治效果拍手稱贊。
位于呼和浩特市興安北路與新華大街十字路口西北角的停車場是殷文回家的必經之路。“人行道一大半都被停車場占了,除了車還有樹和路燈,走起來真不方便。有時候領著孩子,我還得走馬路牙子下面,實在太危險了。”說起之前鬧心的經歷,殷文還是忿忿不平。
廣泛傾聽社情民意,點對點精準解決訴求。截至9月2日,全區受理投訴舉報280件,專人負責匯總整理問題線索,分門別類進行處理,已有257件核查完畢。
在專項整治摸排階段,內蒙古創新工作舉措,利用互聯網數據資源,網上排查各盟市停車場信息,比對分析、研判匯總后,列出停車場名稱、位置信息清單,分別向各盟市主體辦推送,并提出落地核查要求,倒逼各地實現排查摸底全覆蓋,最終核實確定全區城鎮公共收費停車場1347個,存在問題的停車場1194個。
以督查促整改、促落實。自治區主體辦和監督辦聯合行動,主動出擊,將停車場數量占全區比例較高的呼和浩特市作為突破點,對照停車場項目清單,明查與暗訪相結合、實地核查和街面巡查并重,深入查找摸排停車場項目存在的突出問題,分類制定整改處置措施。
帶著線索去、跟著問題走、盯著問題改。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三級主體辦上下聯動,緊盯職責部門和經營單位兩大主體,聚焦政府定價、市場調節價和無照無證經營3個類別,對照停車場檔案和問題清單,對問題停車場逐項目進行聯評聯審,共確定各類問題7691個。
在呼和浩特市朝聚眼科醫院的停車場入口,一處嶄新的收費公示牌上標示了停車場的新身份:新0022。“‘新’代表停車場屬地管理區是新城區,0022代表這是第22個公共收費停車場。有了這個編號,以后管理起來就更加規范了。”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隊長蘭文兵介紹,這個編號相當于停車場的身份證號,也是該停車場檔案的唯一編號。
“一場一檔”管理法是內蒙古提升公共收費停車場精細化管理的一個舉措。乘著專項整治行動這場“東風”,原來散落在多個部門的停車場檔案資料被集中管理。呼和浩特市主體辦聯動城管執法局、公安交管支隊、發改委、市場監管局等22個部門,打破信息壁壘,形成協同聯動機制,切實消除部門推諉、條塊分割、互不統屬的治理困境。在專項整治中,實現信息共享、數據互通、治理協同、服務優化。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只有把群眾的切身利益真正放在心上,才能找準我們工作的出發點。” 自治區城鎮公共收費停車場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主體責任辦公室副主任于新芳表示,“目前,專項整治已經進入整改階段,內蒙古將繼續堅持規范整治與方便群眾有機結合,按照‘規范一批、整改一批、查處一批’的原則,多措并舉,切實解決群眾‘停車難’問題。”(記者 安寅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