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提升會在四川隆昌召開 共商稻漁發展大計
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提升現場會于2日在四川內江隆昌市召開。來自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系統、農業科研院所的領導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商稻漁發展大計,共謀推動穩糧增收和水產品穩產保供協同發展。
揚州大學張洪程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分別作主題報告。張洪程院士在肯定了稻田綜合種養發展規模和速度空前的同時,強調稻田綜合種養要與一、二、三產業融合在一起整體發展,科學評估和預判,在保證稻谷不減產或少減產的前提下,讓稻和漁產品實現高質量發展并可增值加工,形成更大的經濟效益。
當日,會議發布了《稻蝦》《稻鱉》《稻鰍》標準,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一級巡視員程金根表示,“稻蝦”“稻鱉”“稻鰍”是目前稻漁綜合種養產業中發展速度較快、比較效益較高、社會關注較強的種養模式,《稻蝦》《稻鱉》《稻鰍》三個標準充分圍繞產業需求,根據不同水生動物與水稻共生互促的特點特性,明確了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水產養殖等方面的技術要求,有效促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會上,四川、寧夏、遼寧、安徽、湖北、廣西六省區交流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情況。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秀彬介紹,近兩年,四川省堅持“以稻養魚、以漁促稻”,把川糧油、川魚納入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大力建設以稻漁綜合種養為主的現代糧油和水產園區,開展省級星級園區創建認定,并依托現代農業園區,深度挖掘全省600萬畝的冬水田資源,連片推進魚米之鄉建設。2019年,四川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469.15萬畝,居全國第3位、西部第1位。
據了解,此次會議選擇在四川內江隆昌召開,與當地蓬勃發展的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密切相關。內江隆昌是四川省整縣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發展的4個縣市之一。目前,隆昌市擁有四川省面積最大的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稻漁現代農業園區是四川省唯一獲得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稱號的水產園區,是四川省水產產業發展的標桿。截至今年7月,隆昌市已發展稻漁產業14萬畝,稻田蝦產量7200噸,約占全省20%,排第一位。
當天下午,與會人員走進隆昌市星光稻漁果立體種養基地、古宇漁村稻漁綜合種養專家大院、誠隆糧油合作社稻漁綜合種養基地、青龍稻田蝦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現場觀摩隆昌市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情況。
會議同期,還將舉辦第四屆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發布《中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報告(2020)》,解讀《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稻蝦(克氏原螯蝦)》。
據了解,近年來各地積極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2020年5月底,全國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3800多萬畝,預計稻米產量將達到1900萬噸,水產品產量超過300萬噸,帶動農民增收超過650億元。產業發展穩定了糧食生產、改善了稻田土壤質量、促進了水產品穩產保供、提升了農業綜合效益。(王爵 劉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