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食品第一股”品渥食品被逼轉身

將國外的產品販進國內,躺著賺大錢的好日子已一去不復返。

  去年,“進口食品第一股”品渥食品營業收入增長近10%,但歸母凈利潤下滑了接近三成。

  最主要的原因是,毛利率下降了9.44個百分點。2015年,品渥食品毛利率達到47.64%,此后連續6年下滑,2021年僅為24.22%。

  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短期,海運價格上漲推高了進口成本;長期來看,進口商品“祛魅”,溢價空間逐漸消失;根本原因,上游掌握原材料,公司缺乏議價能力;行業背景,全球性奶源爭奪,導致牛奶價格整體上揚。

  品渥食品布局上游的策略,能否幫助公司成功轉型升級?

  毛利率暴降

  4月19日,“進口食品第一股”品渥食品(300892.SZ)交出了2021年的成績單。

  或許你不知道這家企業,但是它旗下的產品,德亞牛奶、瓦倫丁啤酒和品利橄欖油等,應該在超市或者電商等渠道看到過。

  去年,公司營業收入16.51億元,同比增長9.84%,歸母凈利潤9546.97萬元,同比下降29.72%,扣非凈利潤更是下降41.25%至7565.71萬元。

  就業務分部而言,僅有啤酒系列保持了穩定增長。去年,分量最大且增長最快的乳品系列,實現營業收入12.82億元,同比增長了17.11%,但毛利率下降了10.16個百分點;其他的糧油、谷物、綜合食品系列,收入下滑、毛利率大幅下降。

  最終,導致公司綜合毛利率同比下降9.44個百分點,僅剩24.22%。凈利率從上年的9.03%下降至5.78%。

  其實,這并非完全是因為下游售價與上游出廠價的剪刀差變小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海運價格的上漲。

  2020年初,波羅的海運價指數徘徊在600上下,疫情以來,最高飆升至5500左右。品渥食品的主要產品牛奶和啤酒,都是低價重貨,海運費用上漲導致進口價格提高,但終端售價受制于市場競爭,提升空間很有限,最終導致毛利率大幅下滑。

  當然,除了毛利率的下降,計提的股份支付費用,以及多出來的促銷費、折舊費等,均超千萬,亦成為侵蝕公司業績的重要原因。

  截止2021年底,公司存貨規模高達2.12億元,應收賬款規模1.27億元,連年上漲。如果不是2020年IPO募資,這兩項的占比恐怕會更加驚人。公司每年計提的存貨跌價損失和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合計數百萬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業績。

  貿易品牌化

  福州人王牧曾輾轉各地干了很多年的銷售工作,1997年,他創立魁春實業,做海外食品貿易,將德國的牛奶、啤酒等產品進口到中國市場銷售。

  彼時,受消費觀念的影響,進口食品在國內廣受追捧。傳統KA熱衷于開辟進口食品專區,更誕生了進口食品超市這種新業態。

  隨著進口業務的發展,隗春實業也開始轉型升級,從純貿易業務,發展到品牌代理,再到近年培育自有品牌。后來,公司名也改成品渥食品。

  公司根據國內消費需求,2012年推出牛奶品牌德亞,2013年創立啤機品牌瓦倫丁。這些品牌的中英文商標均為公司所有。產品由國外供應商根據公司的要求生產,再進口到中國市場銷售。

  公司旗下的自有品牌發展迅速。德亞乳品連續三年問鼎進口牛奶銷量冠軍,瓦倫丁啤酒和品利橄欖油也在細分市場建立了一定的市場知名度及競爭力。

  2017年-2019年,該板塊營業收入占比分別為65.89%、76.28%和84.61%,上市后進一步提升,去年達到91.56%。

  盡管品渥食品的主營業務已經超脫于單純的貿易業務,但在上市的關鍵時期,還是飽受詬病。

  比如說,公司相關品類重度依賴單一供應商,如果合作無法持續,無論丟失哪個品類,對公司業績都是重大打擊。

  同時,公司旗下產品進口后,多次被有關部門發現存在食品安全或包裝不合規等問題,未準入境,影響了業務的發展。

  當然,質疑最多的是,盡管公司旗下有多個自有品牌,這些品牌旗下也接連不斷有新品推出,但是,品渥食品連續多年無研發投入。

  向上游轉型

  品渥食品選中的幾個品類前期發展迅速,但近些年,弊端開始顯現。公司擁有的自主品牌,本質上還是貿易生意,重度依賴上游,盈利能力有限,且極度不穩定。

  2015年-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47.64%、42.83%、39.73%、38.77%、38.47%,上市之后進一步下降,2020年和2021年分別為34.10%和24.22%。6年時間,縮水了一半。

  根本原因在于,面對上游的大供應商,公司缺乏議價能力。去年,公司有一半的采購金額來自德國第四大乳企HochwaldFoodsGmbH。

  一旦遭遇海運價格上漲這種“黑天鵝”,以及全球奶源爭奪戰這種“灰犀牛”,上游加價,難以抵擋。

  另外,中國食品工業近些年提檔升級效果突出,進口食品的相對優勢消失,品渥食品們逐漸失去終端定價權。

  以牛奶為例,之前高大上的進口牛奶,近些年成了低價走量的代名詞。消費者通過奶源、口感和營養成分表來判斷牛奶品質,而不是它是否來自國外。

  未來,進口食品賽道將回歸到最本源的狀態:如何以最具優勢的價格,將國外最優質的產品供應給國內的消費者。

  品渥食品做出的轉變是,向上游進軍。2021年10月,公司全資子公司品渥新加坡斥資2150萬歐元,收購HochwaldFoodsGmbH旗下公司Pinlive-Hochwald50%的股權。該企業主要為公司生產超高溫滅菌牛奶。

  此舉讓品渥從一家品牌運營商升級為真正的消費品牌。

  那么,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是否意味著公司占比最大、增長最快的進口乳品業務繼續一家獨大,公司進入與常溫奶巨頭伊利、蒙牛直接對壘的新階段?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