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遼寧貨物進出口總值達3715.3億元 同比增長13.6%

日,遼港集團海外場站——別雷拉斯特物流中心6月份集裝箱作業量達1.38萬標準箱,繼今年5月首破“萬箱”大關后,再度刷新單月作業量紀錄。作業量紀錄的不斷刷新,觀照出這條物流大通道的強勁活力,也映射出全省外貿回穩向好的態勢。據沈陽海關統計,上半年,全省貨物進出口總值達3715.3億元,同比增長13.6%。其中,出口1554.4億元,同比增長20.5%;進口2160.9億元,由一季度下降2.5%轉為增長9.1%。

在外部發展環境不確定進一步增強的現實下,全省外貿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成之惟艱。今年以來,我省通過狠抓各項穩外貿政策落實、全面實施外貿“雙量增長”計劃、實施《2021年強力推進全省外貿穩增長“1+12”系列方案》、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化國際國內市場、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等有效手段,全力以赴穩住外貿“基本盤”。

結構穩中趨優

觀察全省外貿經濟,既要看速度、看總量,也要看結構、看質量。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綜觀上半年數據,我省外貿發展呈現出總體量穩質升、結構穩中趨優的態勢。

從發展動力來看,外資企業、民營企業進出口逆勢增長。今年上半年,全省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488億元,同比增長26.9%,占全省貨物進出口總值的40.1%;全省民營企業進出口1448.5億元,同比增長11.1%,占全省貨物進出口總值的39%。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的業績表現,往往能顯示出一個地區的營商環境“氣候”。今年以來,中央和我省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經形成合力,在政策利好及寬松環境下,企業會更有信心和底氣,有能力和實力制定更長遠的經營策略,獲得更多國內外訂單。

從貿易結構、質量來看,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貨物出口繼續保持增長勢頭,體現了我省外貿的強勁韌。今年上半年,全省機電產品出口794.1億元,同比增長28.1%,占全省出口總值的51.1%。其中,集成電路出口160.3億元,同比增長33.8%。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76.2億元,同比增長16.2%。

一些進口領域的細分數據也反映出我省外貿轉型升級穩步推進的勢頭。今年上半年,全省機電產品進口628.2億元,同比增長51.6%。高新技術產品進口206.5億元,同比增長30%。

沈陽海關人士分析稱,這些進出口產品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隨著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深入推進,遼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逐漸增強,一些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品表現出較強競爭力,外貿發展新動能不斷涌現。

市場多元拓展

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東軟醫療生產的醫療設備正源源不斷地發往世界各地,為抗擊疫情提供“利器”。

僅上半年,東軟醫療就向30多個國家交付了大量CT、MRI、DSA、PET/CT、X線和超聲等高端影像設備。目前,東軟醫療已在海外建立覆蓋各大洲和核心國家的本土化客戶服務團隊、全球備件中心和多個培訓中心,基本形成了較強的本地化國際服務能力。

東軟在全球的廣泛布局,代表了“遼寧制造”開拓商業版圖的方向。

數據顯示,我省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均保持快速增長,貿易市場多元化格局正逐步確立。

今年上半年,全省對歐盟進出口665.3億元,同比增長36.4%;對日本進出口451.3億元,同比增長5.9%;對美國進出口311.2億元,同比增長34%;對韓國進出口276.5億元,同比增長38.2%;對東盟進出口264.4億元,同比增長23%。全省對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貿易伙伴進出口1184.7億元,同比增長10.3%;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135.7億元,同比增長4.1%。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說明年來我省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深耕重點國家及地區、拓展RCEP貿易伙伴取得積極成效,新興市場的開拓達到了為外貿補短板、擴渠道、增效益的目的。

動能加快培育

上半年,遼寧自貿試驗區沈陽片區完成跨境電商交易459萬單,貨值4.6億元,超過去年全年訂單量。目前,沈陽片區跨境電商進出口產品已覆蓋30個國家和地區、1000多個品類,沈陽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成果初步顯現。

沈陽片區的亮眼表現,透視出全省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的向好態勢。年來,在各類外貿新業態中,跨境電商發展速度快、帶動作用強,已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十四五”開局之年,我省更加重視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外貿轉型升級,培育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重視、努力的效果正在顯現。今年以來,沈陽、大連二手車出口試點建設取得新成效,7家二手車出口企業已完成先期備案等準備工作;遼寧西柳服裝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已累計備案供貨商2100家,出口貨值380.5萬美元;36家國家級和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前5個月共實現進出口額59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我省培育國際營銷體系項目347個,帶動出口146.3億元,同比增長71.1%。

“從目前看,我省在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方面‘深耕細作’的空間還很大。”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省內各地要充分發揮好工作專班作用,統籌“產業+業態+臺+通道”協同發展,搭建更多開放臺,著力打通制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政策難點、業務堵點,積極吸引外貿服務龍頭企業來我省落地。